根据以往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为题总结,,,,,,,我们发现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下面这些:蜂窝麻面、边角不顺直、烂根、错台、色差、强度不足、表面起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根据我们多年跟踪发现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和边角跑浆、烂根问题,,,,,,,是混凝土施工中最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。。。。。。。。我们分析形成这种施工质量问题的原因有很多,,,,,,,其中主要原因有施工缝处理不到位、模板根部变形大、施工人员操作不当、模板边缘吸水变形,,,,,,,为此我们制定如下质量保证措施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一、加强施工缝处理
1、在混凝土浇筑完成终凝后,,,,,,,立即安排人员对施工缝部位进行凿毛,,,,,,,确认施工缝清理干净后方可合模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2、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模板及施工缝进行浇水润湿,,,,,,,并在混凝土入模前浇筑5-10cm同配比砂浆作为垫层底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以上两个步骤可以避免模板及已浇筑完混凝土吸水过多,,,,,,,减小新浇筑混凝土的流动性,防止混凝土短时内板结,保证新老混凝土搭接,,,,,,,避免出现蜂窝、烂根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二、加强模板根部处理
1、模根部模板与老混凝土接茬结合部封模不严,,,,,,,易出现缝隙漏浆为使模板与老混凝土接茬拼接严密,,,,,,,在合模完成后,,,,,,,使用水泥砂浆将模板与老混凝土间缝隙抹严,,,,,,,防止漏浆,,,,,,,出现烂根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柱模根部受力大,,,,,,,在混凝土浇筑时最易变形,,,,,,,出现涨模跑浆,,,,,,,造成烂根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2、在模板加固时底部预埋20mm钢筋地锚,,,,,,,对模板底部进行加固,,,,,,,在每根柱模的外四周增设模板方形箍套牢,,,,,,,用对拉螺栓紧固,,,,,,,确保底部不涨模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三、提高操作人员素质,,,,,,,加强施工过程监控
1、由于施工人员经验不足,,,,,,,在操作方法、质量素质、技术手段各方面,,,,,,,我们采用技术交底形式,,,,,,,使每位操作者明白要领,,,,,,,保证正确操作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对振捣时间、作用半径、位置、提棒速度等非常明确,,,,,,,且现场已实行浇筑责任人挂牌制度,,,,,,,监督到位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2、施工过程中调集年轻技术人员组成质量监督小组,,,,,,,现场监督混凝土浇筑过程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按照技术交底的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时,,,,,,,振捣时间直到混凝土表面泛浆不冒泡为准(约20-30s),,,,,,,分部间距40cm,,,,,,,振捣棒要快插慢提,,,,,,,振动时离开拼缝20cm,,,,,,,先振捣边缘混凝土,,,,,,,后振捣内侧混凝土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四、控制模板周转次数
模板边缘切割后易吸水,,,,,,,多次使用后形成开裂、扭曲、变形。。。。。。。。即使模板加固体系刚度再大也难也保证边角顺直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为此,,,,,,,我们对所选用的清水模板进行了使用试验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▲新购置的模板切面状态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▲使用过一次的模板切面状态,,,,,,,边缘齐整,,,,,,,完全满足使用功能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▲使用过两次的模板切面状态,,,,,,,边缘出现毛刺,,,,,,,掉边,,,,,,,使用时需仔细拼接严密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▲使用过三次的模板切面状态,,,,,,,边缘出现开裂、变形,,,,,,,无法再次使用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因而我们得出结论:为保证混凝土边角顺直,,,,,,,模板周转次数不得超过3次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五、成品展示
通过实施上述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以后,,,,,,,工程混凝土外观质量合格率达到95%以上。。。。。。。。表面平整光洁、边角线条顺直,,,,,,,无烂根;;;;;;同时避免二次整修,,,,,,,为下部工序赢得了时间,,,,,,,间接为按工期交工做出了贡献。。。。。。。。